隱適美療程流程、適合族群與效果維持秘訣一次看

植牙後遺症有哪些?7大常見狀況與恢復期全圖解

植牙手術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

植牙以及All-on-4全口植牙的成功率高達 90% 以上,但這並不代表手術後完全沒有不適。有些狀況屬於正常術後反應,隨時間會自行緩解;另一些則可能是併發症的徵兆,需要及時處理。

了解各種可能的後遺症,有助於患者在恢復期中及早發現問題,並與醫師保持良好溝通,確保植牙的長期穩定。


植牙後遺症的7大常見狀況與恢復期

1. 術後腫脹與瘀青

狀況說明
手術區域因組織切開與骨鑽操作,會出現腫脹與瘀血,多數在 術後2~3天達到高峰,之後逐漸消退。

恢復期
5~7天 內逐步改善。

改善方式

  • 前48小時冰敷可減少腫脹

  • 避免熱敷與劇烈運動

  • 抬高頭部睡眠,減少血流至手術區


2. 疼痛與咬合不適

狀況說明
多數患者術後會感到輕中度疼痛,通常在服用止痛藥後可控制。若疼痛加劇或持續超過一週,需警惕感染或植體問題。

恢復期
通常 3~5天內 明顯減輕。

改善方式

  • 按醫囑服用止痛與消炎藥

  • 避免咬硬物與過度使用患側


3. 牙齦出血或滲血

狀況說明
術後初期少量滲血屬正常,但若流血持續或量多,可能是縫線鬆脫或凝血異常。

恢復期
輕微滲血通常 1~2天 內止住。

改善方式

  • 咬緊棉球止血30分鐘

  • 避免漱口過度用力

  • 停止服用會影響凝血的藥物(依醫囑)


4. 神經麻木或異常感覺

狀況說明
下顎植牙若接近下齒槽神經,可能造成下唇、下巴、舌頭麻木,通常會隨時間恢復,但少數為永久性。

恢復期
輕微壓迫可能 數週至數月 逐漸恢復。

改善方式

  • 立即回診檢查神經受損程度

  • 避免過度刺激麻木區域


5. 植體周圍炎

狀況說明
因口腔清潔不佳或牙周病未治療,細菌感染導致牙齦紅腫、流膿,嚴重時造成骨質流失與植體鬆動。

恢復期
需經牙周治療與抗生素控制,視嚴重程度可能數週至數月。

改善方式

  • 加強刷牙與使用牙線、沖牙機

  • 定期洗牙與回診檢查

  • 早期治療牙周病


6. 牙齦萎縮與美觀影響

狀況說明
術後牙齦可能出現退縮,使牙冠邊緣外露,影響美觀與牙齦健康。

恢復期
輕微萎縮可在術後數月穩定,嚴重者需牙齦重建。

改善方式

  • 避免過度刷牙造成牙齦磨損

  • 保持良好口腔衛生

  • 早期處理牙齦退縮


7. 植體鬆動或失敗

狀況說明
可能因骨整合不良、過早受力或感染引起,需由醫師評估是否取出重植。

恢復期
視情況而定,若需重植需等待骨骼癒合(3~6個月)。

改善方式

  • 嚴格遵守醫師指示使用植牙

  • 定期回診檢查咬合與骨整合狀況

植牙後遺症有哪些?7大常見狀況與恢復期全圖解
植牙後遺症有哪些?7大常見狀況與恢復期全圖解

植牙恢復期說明

  1. 術後 1~3 天:腫脹、瘀青、輕度疼痛

  2. 術後 1~2 週:拆線、腫脹消退、恢復日常咀嚼

  3. 術後 3~6 個月:骨整合完成、安裝正式牙冠

  4. 術後 1 年:定期檢查與牙周維護


降低植牙後遺症風險的3大重點

  1. 術前全面檢查
    包含牙周治療、3D 影像檢查與全身健康評估。

  2. 選擇專業醫師與合格診所
    使用無菌手術室與精準植牙系統,降低術中風險。

  3. 術後正確照護與回診
    嚴格遵守清潔方式與飲食限制,定期追蹤植體狀況。


結語

植牙後遺症並非一定會發生,如同整形手術像是削骨或是隆乳等等,但患者應充分了解可能狀況,才能及早應對與處理。
腫脹、疼痛、牙齦出血等屬於短期恢復期反應,而神經麻木、植體鬆動等則需特別注意。

與其在問題發生後補救,不如在術前選擇專業醫師、做好檢查與準備,術後遵循正確照護,這樣才能大幅降低後遺症風險,確保植牙長期穩定、美觀與舒適。